
中方融媒3月18日讯 3月18日,走进中方县花桥镇千丘田村,丝丝春雨还带着些寒意,今年58岁的“老支书”熊正检一早就出门查看村里的黄桃树长势情况。
千丘田村200多亩黄桃树,托起了这名“老支书”的朴素梦想:让村民早日搭上致富快车。如今,黄桃树长势良好,老支书的圆梦指日可待。
熊正检既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,也是千丘田村党总支部原书记。千丘田村由原千丘田村、园艺场村、山羊头村合并而成。1996年,熊正检成为一名正式党员,并进入园艺场村的村委班子。2002年开始,他一肩挑两担,既是村党组织书记,也是村主任。2017年三村合并后,他先是成为村里的村委会主任,后来又兼任了村党组织书记,继续“一肩挑”。
面对组织和村民们的信任,从扛下“重担”起,熊正检就不断思索发展路子。在深度开展市场调查和群众走访工作后,他决心在家乡发展种植产业,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90年代畅销的柑橘是熊正检发展的第一个产业,直至现在他仍然每年向外带动花桥镇和周边县的柑橘销售。后来,熊正检又将目光放在了白茶上,种植400余亩,年产值50多万元,一株株白茶结出了“致富的金叶子”。
十余载光阴,在熊正检不断的艰辛探索中,一个个好路子点“石”成金,一个个好产业富了乡亲。
2021年,熊正检退休后,用他的话说,是“将机会留给年轻人”。当前正是乡村振兴的好时候,熊正检发展产业的心不息。这一次,他瞄准的产业是黄桃。
“这些以前都是荒地,种植的品种是黄桃。”熊正检说,他曾多次到安徽砀山等地考察学习,通过测土取样,他发现千丘田村气候、海拔、湿度、土质都很适合黄桃的生长。在充分解决了技术和销路的基础上,他将千丘田、花桥村、半坡村三村集中连片的500多亩闲置土地流转过来,重点发展适宜加工制罐的黄桃品种“83黄桃”。
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带动老百姓就业。”熊正检介绍说,基地长期用工26人,临时用工100余人,且工人们的年纪都比较大,轻松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先行。深耕村务战线十多年后,这位经验丰富的“老支书”继续带领着乡亲们走上绿色产业发展之路,让昔日的荒山地里种出了“致富果”。望着连山连片、长势喜人的黄桃树,熊正检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“我虽然已经58岁了,但只要我身体还行,只要党需要我,我都将义无反顾,继续发光发热,为乡村产业发展奋斗到70岁!”临别时,春风拂过熊正检的脸上,勾勒出老人从容的面庞,昂扬着党员“精气神”。
责编:袁敏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”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